当前位置: 代码迷 >> 综合 >> redis(3)常用命令,数据类型及使用
  详细解决方案

redis(3)常用命令,数据类型及使用

热度:57   发布时间:2023-11-21 17:49:51.0

常用命令:

Redis 命令参考 — Redis 命令参考

五种数据类型

对redis来说,所有的key(键)都是字符串。

1.String 字符串类型

String类型是二进制安全的,意思是 redis 的 string 可以包含任何数据。如数字,字符串,jpg图片或者序列化的对象

使用:get 、 set 、 del 、 incr、 decr 等

实战场景:

1.缓存: 经典使用场景,把常用信息,字符串,图片或者视频等信息放到redis中,redis作为缓存层,mysql做持久化层,降低mysql的读写压力。

2.计数器:redis是单线程模型,一个命令执行完才会执行下一个,同时数据可以一步落地到其他的数据源。

3.session:常见方案spring session + redis实现session共享,

2.Hash (哈希)

指值本身又是一种键值对结构,如 value={ {field1,value1},......fieldN,valueN}}

 使用:所有hash的命令都是  h   开头的     hget  、hset 、  hdel 等

实战场景:

1.缓存: 能直观,相比string更节省空间,的维护缓存信息,如用户信息,视频信息等。

 3.链表

List 说白了就是链表(redis 使用双端链表实现的 List),是有序的,value可以重复,可以通过下标取出对应的value值,左右两边都能进行插入和删除数据。

使用列表的技巧

  • lpush+lpop=Stack(栈)
  • lpush+rpop=Queue(队列)
  • lpush+ltrim=Capped Collection(有限集合)
  • lpush+brpop=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

实战场景:

1.timeline:例如微博的时间轴,有人发布微博,用lpush加入时间轴,展示新的列表信息。

4.Set   集合

集合类型也是用来保存多个字符串的元素,但和列表不同的是集合中  1. 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2.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不能通过索引下标获取元素,3.支持集合间的操作,可以取多个集合取交集、并集、差集。

使用:命令都是以s开头的  sset 、srem、scard、smembers、sismember

实战场景;

1.标签(tag),给用户添加标签,或者用户给消息添加标签,这样有同一标签或者类似标签的可以给推荐关注的事或者关注的人。

2.点赞,或点踩,收藏等,可以放到set中实现

5.zset  有序集合

有序集合和集合有着必然的联系,保留了集合不能有重复成员的特性,区别是,有序集合中的元素是可以排序的,它给每个元素设置一个分数,作为排序的依据。

(有序集合中的元素不可以重复,但是score 分数 可以重复,就和一个班里的同学学号不能重复,但考试成绩可以相同)。

使用: 有序集合的命令都是 以  z  开头    zadd 、 zrange、 zscore

实战场景:

1.排行榜:有序集合经典使用场景。例如小说视频等网站需要对用户上传的小说视频做排行榜,榜单可以按照用户关注数,更新时间,字数等打分,做排行。

HyperLogLog基数估值

      在Redis 在 2.8.9 版本才添加了 HyperLogLog,HyperLogLog算法是用于基数统计的算法,每个 HyperLogLog 键只需要花费 12 KB 内存,就可以计算接近 2^64 个不同元素的基数。HyperLogLog适用于大数据量的统计,因为成本相对来说是更低的,最多也就占用12kb内存

业务场景,HyperLogLog常用于大数据量的统计,比如页面访问量统计或者用户访问量统计

举个例子,假如要统计一个页面的访问量(PV),这个还比较好办,可以直接用redis计数器或者直接存数据库都可以做,然后如果再加需求,现在要统计一个页面的用户访问量(UV),一个用户一天内如果访问多次的话,也只能算一次,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想到用SET集合来做,因为SET集合是有去重功能的,key存储页面对应的关键字,value存储对应userId,这种方法是可行,可是访问量一多的话,假如有几千万访问量,那就麻烦了,为了统计一个访问量,要频繁创建SET集合对象

那有其它方法吗?针对上面大访问量的情况,redis是有实现了HyperLogLog算法,HyperLogLog 这个数据结构的发明人 是Philippe Flajolet 教授

Redis集成的HyperLogLog使用语法主要有pfadd和pfcount,顾名思义,一个是来添加数据,一个是来统计的,使用比较容易掌握,不过算法是比较复杂的,然后为什么用pf?是因为HyperLogLog 这个数据结构的发明人 是Philippe Flajolet教授 ,所以用发明人的英文缩写,这样我们也容易记住这个语法了

pfadd和pfcount常用于统计,然后来个需求,假如两个页面很相近,现在想统计这两个页面的用户访问量呢?这里就可以用pfmerge合并统计了,语法如例子:

127.0.0.1:6379> PFADD test1 "apple" "banana" "cherry"
(integer) 1
127.0.0.1:6379> PFCOUNT test1
(integer) 3
127.0.0.1:6379> PFADD test2 "apple" "cherry" "durian" "mongo"
(integer) 1
127.0.0.1:6379> PFCOUNT test2
(integer) 4
127.0.0.1:6379> PFMERGE test1&test2 test1 test2
OK
127.0.0.1:6379> PFCOUNT test1&test2
(integer) 5

参考:

Redis(一)、Redis五种数据结构 - haoprogrammer - 博客园

Redis命令中心(Redis commands) -- Redis中国用户组(CRUG)

Redis 命令参考 — Redis 命令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