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迷 >> Web前端 >> HTTP的Last-Modified跟Etag(zz)
  详细解决方案

HTTP的Last-Modified跟Etag(zz)

热度:249   发布时间:2012-10-26 10:30:58.0
HTTP的Last-Modified和Etag(zz)

1) 什么是”Last-Modified”?

?

在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某一个URL时,服务器端的返回状态会是200,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标记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格式类似这样:
Last-Modified: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客户端第二次请求此URL时,根据 HTTP 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 If-Modified-Since 报头,询问该时间之后文件是否有被修改过:??
If-Modified-Since: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则自动返回 HTTP 304 (Not Changed.)状态码,内容为空,这样就节省了传输数据量。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或者重启服务器时,则重新发出资源,返回和第一次请求时类似。从而保证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

2) “Etag”

?

我们都知道,HTTP/1.1中有一个Etag,用来判断请求的文件是否被修改。为什么要使用Etag呢?Etag主要为了解决Last-Modified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1、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GET;

2、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比方说1s内修改了N次),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

3、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

为此,HTTP/1.1引入了Etag(Entity Tags)。Etag仅仅是一个和文件相关的标记,可以是一个版本标记,比如说v1.0.0或者说”2e681a-6-5d044840″这么一串看起来很神秘的编码。但是HTTP/1.1 标准并没有规定Etag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说要怎么实现,唯一规定的是Etag需要放在“”内。

?

Etag由服务器端生成,客户端通过If-Match或者说If-None-Match这个条件判断请求来验证资源是否修改。我们常见的是使用If-None-Match.请求一个文件的流程可能如下:

====第一次请求===

1.客户端发起HTTP GET请求一个文件;

2.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文件内容和一堆Header,当然包括Etag(例如”2e681a-6-5d044840″)(假设服务器支持Etag生成和已经开启了Etag). 状态码200

?

====第二次请求===

1.客户端发起HTTP GET请求一个文件,注意这个时候客户端同时发送一个If-None-Match头,这个头的内容就是我们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Etag:2e681a-6-5d044840

2.服务器判断发送过来的Etag和计算出来的Etag匹配,因此If-None-Match为False,返回304,客户端继续使用本地缓存;

?

流程很简单,问题是,如果服务器又设置了Cache-Control:max-age和Expires呢,怎么办?

答案是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完全匹配If-Modified-Since和If-None-Match即检查完修改时间和Etag之后,服务器才能返回304.(不要陷入到底使用谁的问题怪圈)

?

Etag分strong etag和weak etag,如果两个entity的strong etag是匹配的,那么这两个entity的每个byte都是一样的。weak etag只是保证在语义上的一致性,并不能保证两个entity是否每个byte都一样。弱Etag以W/开始,比如:W/”2e681a”

?

在apache中,强Etag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来设置Etag值,默认的Apache的FileEtag设置为:

FileEtag INode Mtime Size

也就是根据这三个属性来生成Etag值,他们之间通过一些算法来实现,并输出成hex的格式,相邻属性之间用-分隔,比如:

Etag “2e681a-6-5d044840

这里面的三个段,分别代表了INode,MTime,Size根据算法算出的值的Hex格式,(如果你在这里看到了非Hex里面的字符(也就是0-f),那你可能看见神了:))

?

当然,我们可以改变Apache的FileEtag设置,比如设置成FileEtag Size,那么得到的Etag可能为:

Etag “5d044840″

总之,设置了几个段,Etag值就有几个段。(不要误以为Etag就是固定的3段式)

?

说明?

这里说的都是Apache 2.2里面的Etag实现,因为HTTP/1.1并没有规定Etag必须是什么样的实现或者格式,因此,你也可以修改或者完全编写自己的算法得到 Etag,比如 “2e681a65d044840″,客户端会记住并缓存下这个Etag(Windows里面保存在哪里,我还没找到:(), 下次访问的时候直接拿这个值去和服务器生成的Etag对比。

?

注意?

不管怎么样的算法,在服务器端都要进行计算,计算就有开销,会带来性能损失。因此为了榨干这一点点性能,不少网站完全把Etag禁用了(比如Yahoo!),这其实不符合HTTP/1.1的规定,因为HTTP/1.1总是鼓励服务器尽可能的开启Etag。

?

重新考虑前面提到的3个(Last-Modified无法解决的)问题,以apache的etag实现为例:

问题1 、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GET;

?

解决办法:如果使用强Etag,每次得会要求重新GET页面,如果使用Etag,比方说设置成FileEtag Size等,就可以忽略MTime造成的Last-Modified时间修改从而影响了If-Modified-Since(IMS)这个校验了。这点和弱Etag无关。

?

问题2、 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比方说1s内修改了N次),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

?

解决办法 :如果是这种情况,Apache会自动判断请求时间和修改时间之间的差值,如果小于1s,Apache 会认为这个文件在这1秒内可能会再次被修改,因此生成一个弱Etag(Weak Etag),这个Etag仅仅基于MTime来生成,因此MTime只能精确到s,所以1s内生成的Etag总是一样,这样就避免了使用强Etag造成的 1s内频繁的刷新Cache的情况。(貌似不用Etag,仅仅使用Last-Modified就可以解决,但是这针对的仅仅是修改超级频繁的情况,很多文件可能同时也使用强Etag验证)。

?

问题3、 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

解决办法: 生成Etag,因为Etag可以综合Inode,MTime和Size,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

http://www.path8.net/tn/archives/1765

http://en.wikipedia.org/wiki/HTTP_ETag

  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