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公司有两种研发思路:
一、以需求为导向。整理真实客户的需求,产品的目标是解决这些真实的需求,但并不会完全按照客户的表面需求去做,而是产品有自己的管理思想,会要求客户遵循产品的管理思想,在细节方面可以进行客户化配置。
二、进行抽象,分析业务的本质,建立核心概念模型。在设计时强调要能够适应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强调可配置性,通过配置实现客户个性化。
我倾向于第一种。这认为这种思路目标清晰(来自真实客户的真实需求),风险是产品的管理思想来自于已经接触的客户,不一定符合未接触的客户。
我同事倾向于第二种。他认为这样能够把握本质,能够适应所有的客户。
我反对第二种,主要原因是这样做难度太大。他实际接触的客户也不是很多,很多想法来自于他自己的想像。我不否认他的一些想像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他是在闭门造车。而且他的这种想适应所有客户的思路我觉得很恐怖。我相信,按他思路做出来的东西有很多是根本用不上的。
他特别强调可配置性,希望产品通过配置就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严重怀疑这一点。在我的印象中,成功的产品都是对客户有约束的,要求客户进行改造以适应此产品。例如SAP,局部当然可以调整,但管理思路必须按它去做。再如IPhone,硬件上可以说毫无可配置性。
我举一个实际例子吧。我们在做一个仓库管理系统,原先货物品种是产品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提出这不合适,他举一例子,同样的93号汽油,有5升桶装的、3升桶装的、散装的,在产品中会维护成三个货物品种。但出库时客户有时只要求93号汽油就行,有时会限制规格。而使用我们原先的产品,在不需要限制规格时,我们系统也必须指定货物品种,这是不合理的。他提出要支持对分类进行出库。在这个例子中,93号汽油是一个分类,其下三个规格维护成三个品种。
指定分类出库当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我们的产品中有前端采集,并且采集是脱机进行的。当指定分类出库时,如何保证前端采集正确呢?
我认为,以品种作为业务基础是可以的。对于上面的例子,当客户只要求93号汽油时,应该由仓库相关人员根据库存情况等因素决定出哪个品种。也就是,这时应该由人去将对分类的要求转换成对品种的要求。
而且,支持对分类进行出库也会导致更多问题,原料、成品也是分类,难道允许一个单据只指定到原料这个级别?
他说现在的产品不能适应不按品种管理的客户,哪些客户会不按品种管理,至少我还没有遇到。我相信就算有,也是极少的,放弃这些客户也没什么大不了。
请教各位大能怎么看?
------解决方案--------------------------------------------------------
一个系统满足所有客户那是不可能的
我也觉得93号汽油作为一个大类,5升桶装的、3升桶装的、散装的作为具体的商品
开发一个通用版,让客户去适应,而不可能一个系统适应所有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