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迷 >> 综合 >> [个人笔记]HCNA-R&S 入门基础篇
  详细解决方案

[个人笔记]HCNA-R&S 入门基础篇

热度:43   发布时间:2024-02-22 02:42:51.0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

  • 物理层: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网线,串口线,无线电波,电)

  • 数据链路层:MAC

  • 网络层:IP,ICMP,ARP

  • 传输层:TCP/UDP

  • 会话层:建立、管理会话

  • 表示层:加密等

  • 应用层:电脑端的应用

TCP/IP模型:

  • 网络接口层:–Frame/祯+Bit/比特
  • 网络层:单位–Packet/数据包
  • 传输层:单位–Segment/段
  • 应用层:单位–PDU单位

传输介质:

网线/双绞线:传输距离上限–100米

同轴电缆:现不多见,之前的有线电视就是用的同轴电缆

光纤:传输距离在300米~2000米左右

▲-----光纤----》光猫(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1000M—本地Router(WiFi的话分为2.4G和5G两个频段)

串口线:用于接入广域网/互联网

无线电波:2G/3G/4G/5G

▲:不同的传输介质:线路编码方式不一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也不一样

冲突域:在一个范围,任何时刻只能由一台设备发送或者接受

▲一个冲突域里面的设备越少越好

双工模式:半双工(对讲机)和全双工(打电话)

▲全双工比半双工好


以太网/局域网/LAN:

广域网:WAN

帧格式:

  • Ethernet_Ⅱ
  • IEEE802.3

▲若目标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则为广播包


IP协议:

TTL:用于防止路由循环,max=255

▲电脑而言默认的TTL值为128,服务器、路由器而言默认TTL值为64

127.0.0.0-127.255.255.255—loopback地址表示自己的电脑

0.0.0.0—代表全网

255.255.255.255—代表全网广播

变长子网:充分利用IP地址

无类域间路由/CIDR:聚合子网,减少路由器的负载


互联网控制消息/ICMP协议:

作用:用于收集各种网络信息、诊断和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等引起的故障

▲依赖IP协议

ICMP重定向

ICMP差错检测:ICMP Echo Request(type=8;code=0)----ICMP Echo Reply(type=0;code=0); cmd上的ping命令即为ICMP差错检测(该命令返回的是Echo Reply包)

▲tracert/tracerouter:ping命令的升级版,可以准确的显示路由器的跳转信息([-d]参数能设置不解析主机地址,一定程度上能加快速度)

▲202.97.X.X–为中国的骨干网

ICMP 差错报告

数据包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acert的原理:

  1. tracert故意设置数据包的TTL值为1,然后开始发送
  2. 第一台路由器收到该包后进行TTL的减一计算,得出判断并舍弃该数据包
  3. 第一台路由器随后发送丢弃数据包的回应(type=0;code=1)
  4. 此时tracert收到这条命令就知道这是第一台路由器了
  5. 之后故意设置数据包的TTL值为2
  6. 当到达目的地设备/终端设备(PC/Server)时,因为TTL值不会减一,故能得到该信息;但是会返回消息:UDP端口不可达

原理概况:利用了TTL和UDP端口不可达


ARP:

位置:处于OSI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 || 第二层 || 第三层(似乎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在第三层)

作用:将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ARP是个广播包,而路由器不会转发广播包的,因此ARP报文不会穿越路由器

步骤:

  1. 发送arp请求包(源mac和源ip为本机的mac和ip;目标mac为00-00-00-00-00-00;目标ip为广播地址ip;操作类型为request)(在第二层的以太网/链路层数据报上的目标mac填写成ff-ff-ff-ff-ff-ff)(为广播包)
  2. 发送arp相应包(源mac和源ip:本机的mac和ip地址;目标mac和目标ip:发送arp请求包的机器的mac和ip地址;操作类型:reply)(不为广播包)

▲cmd中键入arp-a----显示本机的arp缓存表


DHCP:

报文类型:

  • DHCP DOSCOVERY:第一步,用于寻找DHCP服务器(若不能发送,则检查"DHCP Client"服务)
  • DHCP OFFER:第二步,DHCP服务器用来相应DHCP DOSCOVERY报文,该报文携带了各种配置信息(若收不到,则检查路由器的配置)
  • DHCP REQUEST :第三步,客户端请求配置确认,或续借租期
  • DHCP ACK:第四步,服务器对REQUEST报文的确认相应
  • DHCP NAK:服务器对REQUEST报文的拒绝相应
  • DHCP RELEASE:客户端要释放地址时用来通知服务器

▲ipconfig /renew

▲ipconfig /release


FTP:

传输模式:

  • ASKII码模式
  • 二进制模式

Telnet:

远程登陆协议:

  • Telnet:明文:tcp的23端口
  • ssh:密文:tcp的22端口

端口扫描工具:

  • Nmap:(其SYN半开扫描[即在建立tcp三次握手时不进行第三步的握手而直接结束会话],相对速度快,相对安全)
  • Portready:基于tcp三次握手,若对未授权的网站进行扫描可能造成违法行为

DNS:

使用的是UDP的53端口


集线器和交换机:

首先,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功能类似,都是传输局域网内的数据

交换机/switch:现流行的设备,工作在osi第二层(即能读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相对于hub更智能,能根据mac地址发送数据包而不是广播给该局域网的其他机器

集线器/hub:年代较古老,现基本被淘汰,工作在osi第一层(即只能读懂物理层的数据),收到一个机器的消息后即广播给该局域网的其他机器,导致了效率低安全性低

▲nslookup----查看本机dns地址,并可以测试该dns对其他域名的解析[server 8.8.8.8–暂时更换dns为8.8.8.8,可对该dns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