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二课)笔记
教材:《微观经济学》张雪峰著(第二版)
教师:张雪峰,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博弈论与机制设计、计量经济分析。
前言
之前写了微观经济学(第一课)笔记,因为没有教材,拿的是《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第七版),上课没做好笔记。所以有许多不错的见解没记录下来。上节课讲的主体内容就是市场理论。这节课讲的主体内容是博弈论。
文章目录
- 微观经济学(第二课)笔记
-
- 前言
- 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
- 第二课内容
- 收获
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
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教材。老师说这本教材是他这几年的心得,这本书的知识结构图都是他设计的。能将知识成体系地交给学生(外国人写的书一般是一个一个知识点的,而中国的书一般是成体系的)。
还推荐了一本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接着讲成绩的构成:期末闭卷70%+平时成绩(5次作业+考勤+回答问题)。
-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备择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前提是稀缺资源。
- 经济学三个要素:前提(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对象(选择行为)、目标(资源有效利用);
经济学研究是对象都包含资源稀缺性和选择这两个主要方面。
-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整个国家)和微观经济学(单个经济个体);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发展;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为谁生产;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生产者理论。
- 微观经济学定义:微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稀缺的世界里,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市场和整个经济的影响。
- 看不见的手(价格理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国富论》,指商品价格)。
感觉经济学是一门选择学说,有许多应用场景,不仅仅是经济上,还可以上延到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微观市场领域里单个决策者的经济行为,包括市场理论和博弈论。
- 市场理论研究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资源稀缺性),单个决策者如何最大化自身利益;
- 博弈论研究多个决策者的相互影响行为
博弈论的应用场景比如说上课,第一节课老师猜学生不会来,所以点名,如果学生没来就被老师猜到了;也有一种情况,学生猜测老师第一节课没有名单不会点名,如果老师没点名说明学生猜到了。(还有许多博弈,我没记住,当时听的时候挺有意思)
-
在消费者理论里有确定性消费,比如说中午去食堂吃饭,但是吃什么呢,这就看偏好,如口味,价格,室友的选择。
-
消费者理论里还有不确定消费,比如说彩票。
-
在生产者理论中,有生产论,市场由生产决定,而不是需求决定,每个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判断生产,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
生产者理论中有成本论,生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润,而提高利润的方法就是控制成本。
由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构成了市场理论。
市场是由供需组成的。在完全信息和竞争市场中,市场可以根据看不见的手(价格理论)使社会生产最优化,但是如果出现垄断,出现信息不完全,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需要用计划去调整,实行福利经济。
有些内容记不清了,可能有偏差
第二课内容
延续第一讲没讲完的部分。讲博弈论。
博弈论是从1950年开始发展的。由纳什(美丽心灵电影的主人公)提出的纳什均衡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1951年提出了著名的囚徒困境。两个囚徒,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两个人都不告密就无罪释放;如果一个人告密,另一个没告密,那么没告密的判十年,告密的无罪释放;如果两个人都告密了就判五年;从最优选择上来看,应该是两人都不告密,收益最大,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两个人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最后两个人都告密了,都判五年。
这也解释了在完全信息的竞争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能发挥作用,使社会供需达到最理想的情况。但是如果是信息不完全的垄断市场,看不见的手就会失去作用(这让我想起了1931年经济危机)。
博弈论的理论是根据理想程度划分的。
- 在完全理想的情况下(理想经纪人的前提):有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根据信息的完全和不完全以及博弈的静态和动态分为四种。(细节我就不展开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做出的自己的不变行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信息公开的情况下根据对方的选择做出自己动态的选择;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同理。
- 在有限理想的情况下(现实情况):衍生出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
- 完全非理性的情况下:近二十年发展出来的,讨论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博弈。
三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配置、市场机制、市场与计划结合
这让我想到了上个世纪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但是罗斯福新政证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来规范的,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证明计划经济也需要市场来注入活力。
微观经济学中常见的选择问题:收入、时间、生产要素、效率与公平
选择的代价:机会成本(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
选择是有成本的。的确如此。我如果不读第二学位,可能边增长经验,边积累财富;但是我选择了读第二学位,放弃了工作,付出了机会成本。不过这是我在两种之间做的选择,我觉得读第二学位比工作优势更大,如果接着工作,也许发展未必有读第二学位发展好。
生产可能性曲线:
- 资源的稀缺性
- 资源的最大利用
- 必须做出选择
- 选择具有代价-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递增
思考:失业率提高导致生产点发生什么变化
收获
第二次认真听了。并且纵观了整个教程,随着老师的讲解,对微观经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比直接啃《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第七版)更容易理解些。
老师规划章节的时候挺有意思。博弈论用1/2的时间讲(老师研究领域是博弈论),然后用1/3时间讲市场;剩下1/6讲前五章内容(生产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供求理论)。
不过这样规划也好,期中的时候讲完前十一章、然后用后面两个月的时间讲第十二章——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更新地址:GitHub
更多内容请关注:CSDN、GitHub、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