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在A3C中,我们讨论了使用多线程的方法来解决Actor-Critic难收敛的问题,今天我们不使用多线程,而是使用和DDQN类似的方法:即经验回放和双网络的方法来改进Actor-Critic难收敛的问题,这个算法就是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以下简称DDPG)。
本篇主要参考了DDPG的论文和ICML 2016的deep RL tutorial。
1. 从随机策略到确定性策略
从DDPG这个名字看,它是由D(Deep)+D(Deterministic )+ PG(Policy Gradient)组成。PG(Policy Gradient)我们在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里已经讨论过。那什么是确定性策略梯度(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以下简称DPG)呢?
确定性策略是和随机策略相对而言的,对于某一些动作集合来说,它可能是连续值,或者非常高维的离散值,这样动作的空间维度极大。如果我们使用随机策略,即像DQN一样研究它所有的可能动作的概率,并计算各个可能的动作的价值的话,那需要的样本量是非常大才可行的。于是有人就想出使用确定性策略来简化这个问题。
作为随机策略,在相同的策略,在同一个状态处,采用的动作是基于一个概率分布的,即是不确定的。而确定性策略则决定简单点,虽然在同一个状态处,采用的动作概率不同,但是最大概率只有一个,如果我们只取最大概率的动作,去掉这个概率分布,那么就简单多了。即作为确定性策略,相同的策略,在同一个状态处,动作是唯一确定的,即策略变成
2. 从DPG到DDPG
在看确定性策略梯度DPG前,我们看看基于Q值的随机性策略梯度的梯度计算公式:
其中状态的采样空间为 ρ π \rho^{\pi} ρπ, Δ θ log ? π θ ( s , a ) \Delta_{\theta}\log\pi_{\theta}(s,a) Δθ?logπθ?(s,a)是分值函数,可见随机性策略梯度需要在整个动作的空间 π θ \pi_{\theta} πθ?进行采样。
而DPG基于Q值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的梯度计算公式是:
跟随机策略梯度的式子相比,少了对动作的积分,多了回报Q函数对动作的导数。
而从DPG到DDPG的过程,完全可以类比DQN到DDQN的过程。除了老生常谈的经验回放以外,我们有了双网络,即当前网络和目标网络的概念。而由于现在我们本来就有Actor网络和Critic两个网络,那么双网络后就变成了4个网络,分别是:Actor当前网络,Actor目标网络,Critic当前网络,Critic目标网络。2个Actor网络的结构相同,2个Critic网络的结构相同。那么这4个网络的功能各自是什么呢?
3. DDPG的原理
DDPG有4个网络,在了解这4个网络的功能之前,我们先复习DDQN的两个网络:当前Q网络和目标Q网络的作用。可以复习Double DQN (DDQN)。
DDQN的当前Q网络负责对当前状态S使用??贪婪法选择动作A,执行动作A,获得新状态S’和奖励R,将样本放入经验回放池,对经验回放池中采样的下一状态S’使用贪婪法选择动作A’,供目标Q网络计算目标Q值(把选择动作和计算Q值解耦),当目标Q网络计算出目标Q值后,当前Q网络会进行网络参数的更新,并定期把最新网络参数复制到目标Q网络(延时更新)。
DDQN的目标Q网络则负责基于经验回放池计算目标Q值,提供给当前Q网络用,目标Q网络会定期从当前Q网络复制最新网络参数。
现在我们回到DDPG,作为DDPG,Critic当前网络,Critic目标网络和DDQN的当前Q网络,目标Q网络的功能定位基本类似,但是我们有自己的Actor策略网络,因此不需要??贪婪法这样的选择方法,这部分DDQN的功能到了DDPG可以在Actor当前网络完成。而对经验回放池中采样的下一状态S’使用贪婪法选择动作A’,这部分工作由于用来估计目标Q值,因此可以放到Actor目标网络完成。
基于经验回放池和目标Actor网络提供的S’,A’计算目标Q值的一部分,这部分由于是评估,因此还是放到Critic目标网络完成。而Critic目标网络计算出目标Q值一部分后,Critic当前网络会计算目标Q值,并进行网络参数的更新,并定期将网络参数复制到Critic目标网络。
此外,Actor当前网络也会基于Critic目标网络计算出的目标Q值,进行网络参数的更新,并定期将网络参数复制到Actor目标网络。
有了上面的思路,我们总结下DDPG 4个网络的功能定位:
1)Actor当前网络:负责策略网络参数 θ \theta θ的迭代更新,负责根据当前状态S选择当前动作A,用于和环境交互生成S’,R。
2)Actor目标网络:负责根据经验回放池中采样的下一状态S’,选择最优下一动作A’。网络参数 θ ′ \theta' θ′定期从 θ \theta θ复制。
3)Critic当前网络:负责价值网络参数w的迭代更新,负责计算负责计算当前Q值Q(S,A,w)。目标Q值 y i = R + γ Q ′ ( S ′ , A ′ , w ′ ) y_i = R + \gamma Q'(S',A',w') yi?=R+γQ′(S′,A′,w′)
4)Critic目标网络:负责计算目标Q值中的 Q ′ ( S ′ , A ′ , w ′ ) Q'(S',A',w') Q′(S′,A′,w′)部分。网络参数w’定期从w复制。
DDPG除了这4个网络结构,还用到了经验回放,这部分用于计算目标Q值,和DQN没有什么区别,这里就不展开了。
此外,DDPG从当前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复制和我们之前讲到了DQN不一样。回想DQN,我们是直接把将当前Q网络的参数复制到目标Q网络,即w’=w, DDPG这里没有使用这种硬更新,而是使用了软更新,即每次参数只更新一点点,即
其中 τ \tau τ是更新系数,一般取的比较小,比如0.1或者0.01这样的值。
同时,为了学习过程可以增加一些随机性,增加学习的覆盖,DDPG对选择出来的动作A会增加一定的噪声 N \mathcal{N} N,即最终和环境交互的动作A的表达式是:
最后,我们来看看DDPG的损失函数。对于Critic当前网络,其损失函数和DQN是类似的,都是均方误差,即:
而对于 Actor当前网络,其损失函数就和之前讲的PG,A3C不同了,这里由于是确定性策略,原论文定义的损失梯度是:
这个可以对应上我们第二节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假如对同一个状态,我们输出了两个不同的动作 a 1 a_1 a1?和 a 2 a_2 a2?,从Critic当前网络得到了两个反馈的Q值,分别是 Q 1 , Q 2 Q_1,Q_2 Q1?,Q2?,假设 Q 1 > Q 2 Q_1>Q_2 Q1?>Q2?, 即采取动作 a 1 a_1 a1?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那么策略梯度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增加 a 1 a_1 a1?的概率,降低 a 2 a_2 a2?的概率,也就是说,Actor想要尽可能的得到更大的Q值。所以我们的Actor的损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得到的反馈Q值越大损失越小,得到的反馈Q值越小损失越大,因此只要对状态估计网络返回的Q值取个负号即可,即:
4. DDPG算法流程
这里我们总结下DDPG的算法流程
输入:Actor当前网络,Actor目标网络,Critic当前网络,Critic目标网络,参数分别为 θ , θ ′ , w , w ′ \theta,\theta',w,w' θ,θ′,w,w′,衰减因子 γ \gamma γ,软更新系数 τ \tau τ,批量梯度下降的样本数m,目标Q网络参数更新频率C。最大迭代次数T。随机噪音函数 N \mathcal{N} N
输出:最优Actor当前网络参数 θ \theta θ,Critic当前网络参数 w w w
1)随机初始化 θ , w \theta,w θ,w, w’=w, θ ′ = θ \theta'=\theta θ′=θ。清空经验回放的集合D
2)for i from 1 to T,进行迭代。
a)初始化S为当前状态序列的第一个状态, 拿到其特征向量 ? ( S ) \phi(S) ?(S)
b)在Actor当前网络基于状态S得到动作 A = π θ ( ? ( S ) ) + N A=\pi_{\theta}(\phi(S))+\mathcal{N} A=πθ?(?(S))+N
c)执行动作A,得到新状态S’,奖励R,是否终止状态 i s _ e n d is\_end is_end
d)将 { ? ( S ) , A , R , ? ( S ′ ) , i s _ e n d } \{\phi(S),A,R,\phi(S'),is\_end\} {
?(S),A,R,?(S′),is_end}这个五元组存入经验回放集合D
e)S = S’
f)从经验回放集合D中采样m个样本 { ? ( S j ) , A j , R j , ? ( S j ′ ) , i s _ e n d j } , j = 1 , 2 , . . . , m \{\phi(S_j),A_j,R_j,\phi(S'_j),is\_end_j\},j=1,2,...,m {
?(Sj?),Aj?,Rj?,?(Sj′?),is_endj?},j=1,2,...,m,计算当前目标Q值 y j y_j yj?:
g)使用均方差损失函数 1 m ∑ j = 1 m ( y j ? Q ( ? ( S j ) , A j , w ) ) 2 \frac{1}{m}\sum_{j=1}^m(y_j-Q(\phi(S_j),A_j,w))^2 m1?∑j=1m?(yj??Q(?(Sj?),Aj?,w))2,通过神经网络的梯度反向传播来更新Critic当前网络的所有参数w
h)使用 J ( θ ) = ? 1 m ∑ j = 1 m Q ( s i , a i , θ ) J(\theta) = -\frac{1}{m}\sum_{j=1}^mQ(s_i,a_i,\theta) J(θ)=?m1?∑j=1m?Q(si?,ai?,θ), 通过神经网络的梯度反向传播来更新Actor当前网络的所有参数 θ \theta θ
i)如果T%C=1,则更新Critic目标网络和Actor目标网络参数:
j)如果S’是终止状态,当前轮迭代完毕,否则转到步骤b)
以上就是DDPG算法的主流程,要注意的是上面2.f中的 π θ ′ ( ? ( S j ′ ) ) \pi_{\theta'}(\phi(S'_j)) πθ′?(?(Sj′?))是通过Actor目标网络得到,而 Q ′ ( ? ( S j ′ ) , π θ ′ ( ? ( S j ′ ) ) , w ′ ) Q'(\phi(S'_j),\pi_{\theta'}(\phi(S'_j)),w') Q′(?(Sj′?),πθ′?(?(Sj′?)),w′).
5. DDPG实例
这里我们给出DDPG第一个算法实例,代码主要参考自莫烦的Github代码。增加了测试模型效果的部分,优化了少量参数。
完整代码
这里我们没有用之前的CartPole游戏,因为它不是连续动作。我们使用了Pendulum-v0这个游戏。目的是用最小的力矩使棒子竖起来,这个游戏的详细介绍参见这里。输入状态是角度的sin,cos值,以及角速度。一共三个值。动作是一个连续的力矩值。
两个Actor网络和两个Critic网络的定义参见:
def _build_a(self, s, scope, trainable):with tf.variable_scope(scope):net = tf.layers.dense(s, 30, activation=tf.nn.relu, name='l1', trainable=trainable)a = tf.layers.dense(net, self.a_dim, activation=tf.nn.tanh, name='a', trainable=trainable)return tf.multiply(a, self.a_bound, name='scaled_a')def _build_c(self, s, a, scope, trainable):with tf.variable_scope(scope):n_l1 = 30w1_s = tf.get_variable('w1_s', [self.s_dim, n_l1], trainable=trainable)w1_a = tf.get_variable('w1_a', [self.a_dim, n_l1], trainable=trainable)b1 = tf.get_variable('b1', [1, n_l1], trainable=trainable)net = tf.nn.relu(tf.matmul(s, w1_s) + tf.matmul(a, w1_a) + b1)return tf.layers.dense(net, 1, trainable=trainable) # Q(s,a)
Actor当前网络和Critic当前网络损失函数的定义参见:
td_error = tf.losses.mean_squared_error(labels=q_target, predictions=q)
self.ctrain = tf.train.AdamOptimizer(LR_C).minimize(td_error,var_list=self.ce_params)a_loss = - tf.reduce_mean(q) # maximize the q
self.atrain = tf.train.AdamOptimizer(LR_A).minimize(a_loss,var_list=self.ae_params)
Actor目标网络和Critic目标网络参数软更新,Actor当前网络和Critic当前网络反向传播更新部分的代码如下:
def learn(self):# soft target replacementself.sess.run(self.soft_replace)indices = np.random.choice(MEMORY_CAPACITY, size=BATCH_SIZE)bt = self.memory[indices, :]bs = bt[:, :self.s_dim]ba = bt[:, self.s_dim: self.s_dim + self.a_dim]br = bt[:, -self.s_dim - 1: -self.s_dim]bs_ = bt[:, -self.s_dim:]self.sess.run(self.atrain, {
self.S: bs})self.sess.run(self.ctrain, {
self.S: bs, self.a: ba, self.R: br, self.S_: bs_})
其余的可以对照算法和代码一起学习,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6. DDPG总结
DDPG参考了DDQN的算法思想吗,通过双网络和经验回放,加一些其他的优化,比较好的解决了Actor-Critic难收敛的问题。因此在实际产品中尤其是自动化相关的产品中用的比较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Actor-Critic算法。
到此,我们的Policy Based RL系列也讨论完了,而在更早我们讨论了Value Based RL系列,至此,我们还剩下Model Based RL没有讨论。后续我们讨论Model Based RL的相关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