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迷 >> 综合 >> 李宏毅机器学习之Gradient Descent
  详细解决方案

李宏毅机器学习之Gradient Descent

热度:89   发布时间:2023-12-25 12:07:57.0

一、Review:梯度下降法

  • 在之前回归问题第三步中,需要解决下面最优化的问题:
    • L:lossfunction(损失函数)
    • :parameters(参数)
      • 这里parameters是复数,即指代一堆参数,比如前面说到的w和b
  • 我们需要找到一组参数,让损失函数越小越好,这个问题可以用梯度下降来解决:
  • 假设中有两个参数和随机选取初始值,然后分别计算初始值点处,两个参数对L的偏微分,然后减掉乘上偏微分的值,得到一组新的参数。同理反复进行这样的计算,黄色部分为简洁写法,叫做learning rates(学习速率)

  • 梯度下降算法可视化

二、Tip1:调整学习速率

2.1 小心翼翼的调整学习率

  • 下图左边黑色为损失函数的曲线,假设从左边最高点开始,如果学习速率调整的刚刚好,比如红色的线,就能顺利找到最低点。如果学习速率调整太小,比如蓝色的线,就会走的太慢,虽然这种情况给足够多的时间也可以找到最低点,实际情况可能会等不及出结果。如果学习速率调整的有点大,比如绿色的线,就会在上面震荡,走不下去,永远无法到达最低点。还有可能非常大,比如黄色的线,直接就飞出去了,更新参数的时候只会发现损失函数越更新越大。虽然这样的可视化可以很直观观察,但可视化也只是能在参数是一维或者二维的时候进行,更高维的情况已经无法可视化了。
  • 解决方法就是上图右边的方案,将参数改变对损失函数的影响进行可视化。比如学习率太小(蓝色的线),损失函数下降的非常慢;学习率太大(绿色的线),损失函数下降很快,但马上就卡住不下降了;学习率特别大(黄色的线),损失函数就飞出去了;红色的就是差不多刚好,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2.2 自适应学习率

  • 随着次数的增加,通过一些因子来减少学习率
    • 通常刚开始,初始点会距离最低点比较远,所以使用大一点的学习率
    • update好几次参数之后,比较靠近最低点了,此时减少学习率
    • 比如\eta ^t = \frac{\eta ^t}{\sqrt{t+1}},t是次数。随着次数的增加,\eta ^t减小
  • 学习率不能是一个通用的特征,不同的参数需要不同的学习率

2.3 Adagrad算法

2.3.1 Adagrad是什么

  • 每个参数的学习率都把它除上之前微分的均方根。解释:
  • 普通的梯度下降为:
    • w是一个参数

  • Adagrad可以做的更好:
    • \sigma ^t:之前参数的所有微分的均方根,对于每个参数都是不一样的。

2.3.2 Adagrad举例

  • 一个参数的更新过程

  • 将Adagrad的式子化简:

2.3.3 Adagrad存在的矛盾

  • 在Adagrad中,当梯度越大时,步伐应该越大,但是分母又导致当梯度越大的时候,步伐越小。

  • 解释:

  • 正式解释:比如初始点在x_0,最低点是-\frac{b}{2a},最佳的步伐就是x_0到最低点之间的距离\left | x_0 + \frac{b}{2a} \right |,也可以写成\left | \frac{2ax_0+b}{2a} \right |。而刚好\left | 2ax_0 + b \right |就是方程绝对值在x_0这一点的微分。这样就可以认为如果算出来的微分越大,则距离最低点越远。而且最好的步伐和微分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如果踏出去的步伐和微分成正比,它可能是比较好的。则可以得出结论:梯度越大,就跟最低点的距离越远。但是这个结论在多个参数的时候就不一定成立了。

  • 多个参数下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
    • 对比不同参数,下图左边是两个参数的损失函数,颜色代表损失函数的值。如果只考虑w_1,就像是图中蓝色的线,就像是如中蓝色的线,得到下图右边的结果;如果只考虑参数w_2,就像图中绿色的线,得到右边下图的结果。确实对于a和b,上面我们得到的梯度越大,就跟最低点的距离越远结论是正确的,同理c和d也成立。但是如果对比a和c,就不成立了,c比a大,但c距离最低点是比较近的。所以上述结论是没有考虑跨参数对比的情况下,才能成立,所以不完善。

  • 前面我们得到最佳距离\left | \frac{2ax_0+b}{2a} \right |,还有个分母2a,对function进行二次微分刚好可以得到:

  • 所以最好的步伐应该是:

  • 即不止和一次微分成正比,还和二次微分成反比,最好的step应该考虑到二次微分:

2.3.4 Adagrad进一步解释

  • 再回到之前的Adagrad

  • 对于\sqrt{\Sigma ^t_{i=0}(g^i)^2}就是希望在尽可能不增加过多的运算的情况下模拟二次微分。(如果计算二次微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增加很多的时间消耗)

三、Tips2:随机梯度下降法

  • 之前的梯度下降:

  • 而随机梯度下降法更快:损失函数不需要处理训练集的所有的数据,选取一个例子x^n

  • 此时不需要像之前那样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只需要计算某一个例子的损失函数Ln,就可以赶紧update梯度。
  • 对比:常规的梯度下降算法走一步要处理二十个例子,但随机算法此时已经走了二十步(每处理一个例子就更新)

四、特征缩放

  • 比如有个函数:y = b + w_1x_1+w_2x_2,两个输入的分布的范围很不一样,建议把他们的范围缩放,使得不同输入的范围是一样的。

4.1 为什么要这样做

  • 下图左边是x_1的scale比x_2要小很多,所以当w_1w_2做同样的变化时,x_1对y的变化的影响是较小的,x_2对y的变化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左边的情况,上面讲过这种狭长的情形不过不用Adagrad的话是比较难处理的,两个方向上需要不同的学习率,同一组学习率会搞不定它。而右边情形更新参数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左边的梯度下降并不是向着最低点方向走的,而是顺着等高线切线法线方向走的。但绿色就可以向着圆心(最低点)走,这样做参数更新也是比较有效率。

4.2 怎么做缩放

  • 方法有很多,这里说一个常见的:下图每一列都是一个例子,里面有一组特征。对于每一个维度i(绿色框)都计算平均数,计做:m_i;还要计算标准差,计做:\sigma _i,然后用第r个例子中的第i个输入,减掉平均数m_i,然后除以标准差\sigma _i,得到的结果是所有的维数都是0,所有的方差都是1

 

  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