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 查看硬盘及分区信息
fdisk -l | grep sd
sda为第一块硬盘,sdb为第二块硬盘
sda1为第一块硬盘的第一块分区
获取文件系统类型、UUID
blkid /dev/sdb
- 格式化大容量磁盘
sudo mkfs.ext4 /dev/sdb
- 设置自动挂载
vi /etc/fstab
将/etc/sdb挂载在指定新建目录下
UUID=xxxxxxxxxxxxxxxxx ext4 errors=remount-ro 0 1
/dev/sdb ~/data ext4 errors=remount-ro 0 1
将/etc/fstab的所有内容重新加载
mount -a
结果
/dev/sdb 98G 61M 93G 1% /home/engadmin/data
格式化大容量磁盘,系统会分配过多inode,为inode预留过多空间,导致磁盘空间占用特别大。
解释inode
参考博客:Linux的inode的理解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的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