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迷 >> CUDA >> CUDA, 软件抽象的幻像背后 之二
  详细解决方案

CUDA, 软件抽象的幻像背后 之二

热度:727   发布时间:2016-04-29 10:44:06.0
CUDA, 软件抽象的幻影背后 之二
本文原载于我的主页:planckscale.info,转载于此。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文章来源(planckscale.info)、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里说到,有两点对CUDA的计算能力影响甚大:数据并行,以及用多线程掩盖延迟。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到其硬件实现,看一看这些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通常人们经常说某GPU有几百甚至数千的CUDA核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核CPU。不过事实上两种“核心”是不一样的概念,GPU的CUDA核心只相当于处理器中的执行单元,负责执行指令进行运算,并不包含控制单元。可以类比到CPU核心的是流多处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简写为SM. Kepler中叫做SMX,Maxwell中叫做SMM),通常一个GPU中有数个SM,而每个SM中包含几十或者上百个CUDA核心,以及数个warp scheduler(相当于控制单元)。如下图GM204中有16个SM,每个SM中有128个CUDA核心,4个warp scheduler。

GeForce_GTX_980_SM_Diagram-545x1024

图 1.  GM204的SM结构图

每个SM中有大量的寄存器资源,在GM204的例子中,有总共64k 32-bit寄存器,可以养活成千上万的线程。SM中另外一个重要资源是Shared Memory,没错,它正是软件抽象中Shared Memory的对应物。在GM204中,每个SM有96KB的Shared Memory.

到这里,SM在软件抽象里的对应也呼之欲出了,没错,正是Block。我们不妨先摆出这个对应:
Block <-> SM
Thread执行 <-> CUDA Cores
Thread数据 <-> Register/Local Memory

同一Grid下的不同Block会被分发到不同的SM上执行。SM上可能同时存在多个Block被执行,它们不一定来自同一个kernel函数。每个Thread中的局域变量被映射到SM的寄存器上,而Thread的执行则由CUDA核心来完成。

SM上可以同时存在多少个Block?这由硬件资源的消耗决定:每个SM会占用一定数量的寄存器和Shared Memory,因此SM上同时存活的Block数目不应当超过这些硬件资源的限制。由于SM上可以同时有来自不同kernel的Block存在,因此有时候即便SM上剩余资源不足以再容纳一个kernel A的Block,但却仍可能容纳下一个kernel B的Block.

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Block如何被执行。我们可以看到,SM上的CUDA核心是有限的,它们代表了能够在物理上真正并行的线程数——软件抽象里,Block中所有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这只是个逻辑上无懈可击的抽象,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对一个任意大小的Block都给出一个同等大小的CUDA核心阵列,来真正并行的执行它们。
因而有了Warp这个概念:物理上,Block被划分成一块块分别映射到CUDA核心阵列上执行,每一块就叫做一个Warp.目前,CUDA中的Warp都是从threadIdx = 0开始,以threadIdx连续的32个线程为一组划分得到,即便最后剩下的线程不足32个,也将其作为一个Warp.CUDA kernel的配置中,我们经常把Block的size设置为32的整数倍,正是为了让它能够精确划分为整数个Warp(更深刻的原因和存储器访问性能有关,但这种情况下仍然和Warp的size脱不了干系)。
在GM204的SM结构图里我们可以看到,SM被划分成四个相同的块,每一块中有单独的Warp Scheduler,以及32个CUDA核心。Warp正是在这里被执行。
Warp的执行非常类似于SIMD. Warp中的活动线程由Warp Scheduler驱动,同步执行。我们可以看到,GM204中32个CUDA核心共享一个Warp Scheduler. 关于Warp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复杂些的问题,留到下文另外说。

现在可以整理一下这个世界的图景了。SM上存活着几个Block,每个Block中的变量占据着自己的寄存器和Shared Memory,Block被划分成32个线程组成的Warp. 这样,大量的Warp生存在SM上,等待被调度到CUDA核心阵列去执行。

Warp Scheduler正如其名,是这个Warp世界里的调度者。当一个Warp执行中出现等待(存储器读写延迟等)后,Warp Scheduler就迅速切换到下一个可执行的Warp,对其发送指令直到这个Warp又一次出现等待,周而复始。这就是上一篇所说“用多线程掩盖延迟”在硬件图景下的模样。

CPU_GPU_COMPARE

图 2.  GPU用多个Warp掩盖延迟 / 与CPU计算模式的对比

本图引用自PPT "CUDA Overview" from Cliff Woolley, NVIDIA.

如图,GPU用多个Warp快速切换来掩盖延迟,而CPU用快速的寄存器来减小延迟。两者的重要区别是寄存器数目,CPU的寄存器快但少,因此Context Switch代价高;GPU寄存器多而慢,但寄存器数量保证了线程Context Switch非常快。

多少线程才能够掩盖掉常见的延迟呢?对于GPU,最常见的延迟大概要数寄存器写后读依赖,即一个局域变量被赋值后接着不久又被读取,这时候会产生大约24个时钟周期的延迟。为了掩盖掉这个延迟,我们需要至少24个Warp轮流执行,一个Warp遇到延迟后的空闲时间里执行其余23个Warp,从而保持硬件的忙碌。在Compute Capability 2.0,SM中有32个CUDA核心,平均每周期发射一条指令的情况下,我们需要24*32 = 768个线程来掩盖延迟。
保持硬件忙碌,用CUDA的术语来说,就是保持充分的Occupancy,这是CUDA程序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未完待续)